7月23日,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召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會,總結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尚勇主持,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劉偉,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副部長徐曉蘭出席。
實施“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和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三年行動計劃印發以來,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兩部門高度重視、齊心協力,積極推進行動計劃實施,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為全面推動三年行動計劃開局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兩部門各責任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完善協作機制,研究成立專家委員會,強化頂層設計,盡快完善印發各行業實施指南和標準規范。要立足“兩個根本”,深入推進?;?、礦山、工貿等行業試點建設,結合雙重預防控制體系,打造一批行業示范園區和標桿企業。要指導地方應急和工信部門協同配合,督促地方、園區和企業進一步落實責任。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科技專項和“新基建”專項支持。要加強宣傳動員,及時總結推廣一批優秀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拓展試點地區和范圍,確保三年行動計劃取得預期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近日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 工信部聯信發〔2020〕1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急管理廳(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 現將《“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應急管理部 2020年10月10日
“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
(2021-2023年)
“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實施,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同規劃、同部署、同發展,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及評估體系,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協同創新模式,擴大工業互聯網應用,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二)行動目標
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二、重點任務
(一)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型基礎設施
1.建設網絡監管平臺。整合現有安全生產數據、平臺和系統,構建企業級和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實現安全生產全過程、全要素、全產業鏈的連接和監管,具備安全感知、監測、預警、處置、評估等功能,提升跨部門、跨層級的安全生產聯動聯控能力。
2.提升數據服務能力。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業分中心和數據支撐平臺,建立安全生產數據目錄,加強數據技術攻關,開發標準化數據交換接口、分析建模以及可視化等工具集,對接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開展數據支撐服務,加速安全生產數據資源在線匯聚、有序流動和價值挖掘。
(二)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新型能力
3.建設快速感知能力。分行業制定安全風險感知方案,圍繞人員、設備、生產、倉儲、物流、環境等方面,開發和部署專業智能傳感器、測量儀器及邊緣計算設備,打通設備協議和數據格式,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態勢感知能力。
4.建設實時監測能力。制定工業設備、工業視頻和業務系統上云實施指南,加快高風險、高能耗、高價值設備和ERP、MES、SCM及安全生產相關系統上云上平臺,開發和部署安全生產數據實時分析軟件、工具集和語義模型,開展“5G+智能巡檢”,實現安全生產關鍵數據的云端匯聚和在線監測。
5.建設超前預警能力。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泛在連接和海量數據,建立風險特征庫、失效數據庫,分行業開發安全生產風險模型,推進邊緣云和5G+邊緣計算能力建設,下沉計算能力,實現精準預測、智能預警和超前預警。
6.建設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安全生產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應急處置預案庫、應急處置專家庫、應急救援隊伍庫和應急救援物資庫,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安全生產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推動應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應急處置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快速響應能力。
7.建設系統評估能力。開發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評估模型和工具集,對安全生產處置措施的充分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對安全事故的損失、原因和責任主體等進行快速追溯和認定,為查找漏洞、解決問題提供保障,實現對企業、區域和行業安全生產的系統評估。
(三)深化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的融合應用
8.深化數字化管理應用。支持工業企業、重點園區在工業互聯網建設中,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管理。實現關鍵設備全生命周期、生產工藝全流程的數字化、可視化、透明化,提升企業、園區安全生產數據管理能力。
9.深化網絡化協同應用。基于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推動人員、裝備、物資等安全生產要素的網絡化連接、敏捷化響應和自動化調配,實現跨企業、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聯動,加速風險消減和應急恢復,將安全生產損失降低到最小。
10.深化智能化管控應用。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管理經驗知識的軟件化沉淀和智能化應用,加快工藝優化、預測性維護、智能巡檢、風險預警、故障自愈、網格化安全管理等工業APP和解決方案的應用推廣,實現安全生產的可預測、可管控。
(四)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支撐體系
11.堅持協同部署。加強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在工程、專項和試點工作中的統籌協調,將安全生產作為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的重要任務,系統謀劃、統一布局。建設國家、省市縣、園區和企業多級協同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和監測體系,提升工業互聯網服務經濟運行監測和工業基礎監測的能力。
12.聚焦本質安全。聚焦設計安全、生產安全、服務安全、變更安全等關鍵環節,通過應用試點,以海量應用加速信息技術產品創新應用,推動生產工藝、測試工具等工業基礎能力迭代優化,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13. 完善標準體系。聚焦“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落實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標準同規劃、同部署、同發展,加快制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鼓勵社會組織制定團體標準。開發自動化貫標工具,通過貫標推廣新技術、新應用,提升安全生產的規范化水平。
14.培育解決方案。堅持分業施策,圍繞化工、鋼鐵、有色、石油、石化、礦山、建材、民爆、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制定“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業實施指南。建設面向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安全生產模型庫、工具集和工業APP,培育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團隊。
15.強化綜合保障。完善國家工控安全監測網絡。以試點示范和防護貫標為引領,支持企業工業互聯網、工控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應用。落實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提升企業安全防護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組織開發技術和解決方案。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創新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加強對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的管理,建立與行政許可換證掛鉤等激勵約束機制。雙方共同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通報成果,明確時間進度,強化督促檢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負責技術開發和數據支撐平臺建設和運行,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負責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設和運行。工業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持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同規劃、同部署、同發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依托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等專項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方向的資金投入,支持基礎共性技術產品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培育。依托現有渠道,爭取對企業技改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地方設立專項,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支持開展技術改造,提升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
(三)開展試點應用。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試點應用,遴選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園區和企業標桿應用,培育一批解決方案提供商。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領域的融合創新與推廣應用,探索安全生產管理新方式,推動現場檢查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檢查轉變、一次性檢查向持續監測轉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四)加強日常演練。督促企業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專兼職應急隊伍建設及應急物資裝備配備,基于工業互聯網實現要素資源的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調配,增強應急處置支撐能力。建設應急演練虛擬仿真環境,開展日常培訓、線上應急演練和實戰演練,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五)建設人才隊伍。開發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仿真培訓考試系統,建設安全生產培訓考試智能監控體系,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加強實訓基地和“新工科”建設,匯聚產學研用優質資源,培養復合型人才隊伍。
? 十多年研究、開發與應用歷史 ? 由賽為資深安全管理專家領銜 ? 系統解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關鍵問題 ? 成果應用于諸多大型集團和企業 安全生產信息化功能模塊 ? 支持集團總部面向下屬企業進行定制化授權管理; ? 在集團總部及下屬企業間實現流暢便捷、連貫一致的安全生產業務管理; ? 提升集團總部與下屬企業安全生產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的共享能力; ? 準確獲取、實時監控集團總體及下屬企業安全生產關鍵數據和指標。 ? 賦能現場:很好解決基層安全生產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問題; ? 持續提升:各級管理人員使用過程中安全生產專業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 模式轉變:安全工作由被動接受監管轉為主動推動改進; ? 精益管理:實現針對每一具體風險點的數字化管理; ? 決策支持:統計分析數據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改進提供精準指引; ? 知識積累:系統積累的數據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財富。
安全生產標準化與雙重預防機制兩者有什么關系呢?二者需要融合嗎?雙重預防機制能代替安全生產標準化嗎?
2022-05-25很多EHS人經歷了3-5年的積累,已經可以掌握各項業務的基本要點,工作上可以說得心應手了。但與此同時,有一部分人會進入一個彷徨迷茫期,難以挖掘自己在工作中可提升的亮點,進入了一定意義上的倦怠期或者說瓶頸期。如何挖掘EHS工作的提升點?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也許以下幾點可以給您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2022-05-242022年安全生產月主題為“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當好第一責任人,把好安全關,不僅是生產經營單位一把手的責任,也是單位各級一把手的責任。為了配合2022年安全生產月主題活動,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三管三必須”的要求,整理了以下的相關內容。
2022-05-23NEBOSH IOGC全稱為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ertificate in Oil and Gas Operational Safety簡稱IOGC??梢院唵蔚乩斫鉃閲H石油天然氣作業安全證書,是專門為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安全人員專門設計開發的國際證書。主要為學員關注厘清國際標準與管理體系,幫助學員在海上及陸上有效履行工作場所的安全責任。
2022-05-12雙重預防體系的強制推行,部分企業無從下手,只好做成兩張皮,費時費力費財,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相符合,通過論證雙重預防體系與安全生產標準化關系,使企業在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中,把雙重預防體系內容融合到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全過程,實現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雙重預防體系同步建設、同步達標、互促互進、有效運行。
2022-05-06?;p重預防的意義有哪些意義呢?首先,構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預防機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現縱深防御、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有效手段。
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