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對事故危害級別確定是在定性方面,提出對策措施針對性相對模糊;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全面考慮作業過程中危險因素,提出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可能導致的后果,很少針對具體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做好對被評價、檢測工程危險、危害因素分析、辨識,本文將兩種方法結合,用PHA-LEC法確定危險因素,分析發生事故原因及條件,預測事故后果,定量分析發生事故等級,提出安全對策措施。
1、PHA-LEC法
PHA-LEC評價法是對PHA分析法中將潛在事故具體到評價單元中各個作業場所或工序,確定危險因素,分析發生事故原因及條件,預測事故后果,再利用LEC對其危險性定量分析得出該場所或工序發生事故等級,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實質是用LEC中“危險性等級”定量分析置換PHA“后果嚴重性等級”定性分析,分析內容、參數確定和等級劃分仍根據原評價方法理論依據進行。PHA-LEC法分析如表1。
1.1PHA-LEC法的預先危險性分析程序
進行預先危險性分析時,一般是利用安全檢查表、經驗和技術先查明危險因素存在部位,然后識別使危險因素演變為事故的觸發因素及其必要條件,對可能出現的事故后果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措施。預先危險性分析包括準備、審查和結果匯總三個階段。
潛在 事故 | 作業 部位 | 危險 因素 | 觸發 事件 | 發生 條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等級 | 防范 措施 | ||||
L | E | C | D | 等級 | |||||||
表 1 PHA-LEC分析表
①準備階段。在對系統分析之前,收集有關資料和其他類似系統及采用的工藝過程、選用的設備、物質、材料等。通常采用類似工程、類似設備的安全檢查表作參照。
②審查階段。通過對方案設計、主要工藝和設備安全審查,辨識其中主要危險因素,也包括審查設計規范和采取消除、控制危險源的措施。根據審查結果,確定系統中的主要危險因素,研究產生原因和可能發生的事故。根據事故原因重要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確定危險因素等級。針對危險因素等級,將LEC“危險性等級”定量分析置換PHA“后果嚴重性等級”定性分析。針對識別出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修改設計、加強安全措施來消除或予以控制,從而達到系統安全的目的。
③結果匯總階段。結果匯總包括主要事故及其產生原因、可能的后果、危險性等級,以及應采取的相應措施等。
1.2預先危險性分析方法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以表格方式分析系統危險、危險因素,可達到分析透徹、深入、準確的目的。表格形式和內容隨分析人員經驗水平和被分析對象不同而變化,表中描述細節也有差別。本文根據建筑施工特點,將潛在事故具體到評價單元中各作業場所,如表2。
表2中危險等級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結合建筑行業現狀定量分析計算PHA危險等級,更準確地確定了工程施工預先危險分析的危險等級。LEC法把評價等級大小因素歸納為三個: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L),人員、設備暴露于潛在事故環境的頻度(E)以及一旦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嚴重度(C);對這三個因素進行量化處理,量化值的乘積即可反映危險等級程度并進行分級。
表 3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 L 分值
分值 | 事故或危險情況發生可能性 | 備注 |
10 | 完全可以預料 | 參考點 |
6 | 相當可能發生 | |
3 | 可能,但不經常 |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參考點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 |
0.2 | 極不可能 | |
0.1 | 實際上不可能 | 參考點 |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L的量化方法見表3。人員、設備暴露于潛在事故環境的頻度E量化方法見表4。事故嚴重度C其量化方法見表5。
危險性分值D(D=L×E×C)及等級劃分見表6。
2、PHA-LEC法分析應用實例
下面以房屋建筑工程為例,用PHA-LEC法評價施工方案系統安全程度。2004~2007年全國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統計分析得出,事故類型主要是高處墜落、施工坍塌、物體打擊、機具打擊、觸電,這些事故死亡人數占事故總死亡人數的90.10%,,其中,高處墜落占46.668%;施工坍塌占18.243%;物體打擊占11.623%;機具傷害占6.948%,觸電占6.620%?,F對“五大傷害”之首的高處墜落進行分析。
表7房屋建筑高處墜落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潛在事故 | 作業部位 | 危險因素 | 觸發事件 | 發生條件 | 事故后果 | 危險等級 | 防范措施 |
高處墜落 | 臨邊、洞口 | 臨邊、洞口處作業 | A1 | B1 | C1 | D1 | E1 |
高處墜落 | 各類腳手架 | 腳手架高處作業 | A2 | B2 | C2 | D2 | E2 |
高處墜落 | 井字架、龍門處 | 井字架、龍門處作業 | A3 | B3 | C3 | D3 | E3 |
(1)臨邊、洞口作業處高處墜落分析:A1:首層墻面超過3.2m和二層樓面周邊及無腳手架高度超過3.2m的樓層周邊未加安全平網,臨邊高處作業未系安全帶,建筑物之間高層通道不設防護欄桿、地面上方未安裝防護棚,洞口未作防護,復式閣樓內樓梯洞口未作防護,屋面施工無安全防護、作業人員不系安全帶、個人行為失誤,人工挖孔樁洞口無防護、防護不牢或防護被損壞,導致高處墜落。B1:在2m以上高度墜落,作業面下是硬質地面或機器設備。C1:造成人員傷亡。E1: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所有坑、洞、溝等設置蓋板或防護欄;高度2m以上工作平臺、人行通道設置固定防護欄桿,高處作業面下設置安全網。
(2)腳手架高處墜落分析:
A2:腳手架扣件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立桿基礎沒有夯實、未埋深且未設置離地20cm掃地桿、將焊接鋼管作為立桿、接頭間距不符合規范,竹腳手板沒有鋪滿且未固定,沒有設置擋腳板,桿件部分破損較為嚴重,毛竹端頭大小不符合要求,安全網破損嚴重、存在漏綁現象,連墻點軟連接鐵絲不符合安全要求、連墻點有拉無頂、設置不符合安全要求,架體與墻體間隙過大、沒有設置封條板。B2:2m以上高度墜落,作業面下是硬質地面或機器設備。C2:造成人員傷亡。E2:嚴格執行《建筑施工高處安全技術規范》、對防護欄桿、腳手板、安全網的搭設進行嚴格檢查,項目部將不符合要求的扣件及時更換,架工班組應按照要求將立桿基礎夯實、經檢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對竹腳手架搭設進行嚴格檢查,對安全網破損情況和漏綁進行嚴格檢查、更換破損的、掛設符合標準的安全網、對連墻點檢查并檢測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井字架、龍門架處高處墜落分析:
A3:作業人員攀登龍門架、井字架等架體不慎墜落,吊運長料時吊欄安全門被拆除、個人行為失誤而失足墜落,吊欄安全門拆除未恢復、安全門聯鎖損壞、吊欄升上而安全門不回位、接料臺安全門無聯鎖裝置、工人誤操作,料臺無安全門或門未關閉而引起高墜事故,卸料平臺兩邊防護欄桿未達到1.1~1.2m高,外架防護欄綁扎不牢固。B3:2m以上高度墜落,作業面下是硬質地面或機器設備。C3:造成人員傷亡。E3:進場井字架須有合格證、驗收后方可使用,施工單位應根據井字架類型制定操作規程、建立管理及檢修制度。
運用危險性評價對表8所列3個子系統的L、E、C、D大小分別進行估計和計算,得出危險等級,并應根據危險等級采取相應整改方案。
以上用PHA-LEC法對房屋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不同作業場所危險等級進行事先分析,采取相應整改方案及預防措施加以消除或減弱。
3、結束語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能對評價項目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做出詳細分析,并結合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定量預測事故發生對人員和系統影響,針對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性對策措施,這有助于安全預評價和安全驗收評價,方法簡單易行,便于掌握。用LEC法定量分析計算危險等級各因子評分存在人為主觀因素,所以還需要繼續規范完善。
作者:蔡清愉 趙蕾
各施工企業、施工項目及參建單位,應堅決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自覺遵守適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有關要求,嚴格履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職責。
2021-12-21夏季施工人員勞動強度大,易出現過度疲勞、中暑現象,是事故多發時期。各工種人員要注意以下要點:
2021-12-15近幾年來,很多建筑項目管理企業都成功地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統,把信息化管理系統作為安全與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建筑企業管理和項目管理轉移到信息化系統平臺
2021-12-071、負責宣傳和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規定。
2021-11-29百年建筑,質量為先。在施工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安全風險一直是監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監督安全管理工作中,面對潛在的風險和隱患,必須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管理的風險管理和控制原則,從源頭上構筑安全防線。
2021-11-11模板工程是建筑業中最易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行業之一,模板工程作為主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應引起施工單位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達到同時降低損失量與發生率的目的,小編為大家帶來模板安裝過程中5大需要特別關注的預防措施。
2021-11-11